如果您需要了解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任何情况,您可以在这里获得我们专业而亲切的服务。
在中信证券大厦22A的临时办公场所,深夜12点后仍旧灯火通明的区域里,卢绍锋和挂牌管理总部的同事们正在紧张、严谨而有序地核验着企业的挂牌申请资料,不时伴随着笑声和交谈声传出。
从入职到5月30日中心开业前,对于挂牌总部的同事们来说,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上演。虽然工作极其辛苦,但每个人竟都没有怨言,反而乐在其中。除了创业激情,年轻的伙伴们愿意和卢绍锋一起加班,似乎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原因:因为他在工作中总能及时给与同事们专业、准确的指导,和他一起工作感到踏实。中心开业前,尽管挂牌企业的申请资料核验工作量远远超出预期规划,但在卢绍锋的组织下,挂牌管理总部根据预先制定的应急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资料核验工作,并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或许,他的以身作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两个月来,无论加班到多晚,每天早上他都是最早到达办公室,即使在开业前,他的爱人住院10多天,他也从未迟到早退,而是选择在中午休息的时间抽空探望。
欲为强将,先强自身,再强其兵。从卢绍锋担任团队长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这是一支强大的团队。
三大创举夯实业务基础
“挂牌”是中小企业通过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也是处在中心整体业务链条最前端的一项业务。2013年3月,中心刚刚创建不久,各项业务的具体架构和模式均在探索阶段,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但业务的推进却迫在眉睫。卢绍锋和挂牌管理总部的同事们从零开始,在对中心的理念、模式、拟挂牌企业的特点进行反复研究后,他们首先确定了一个定位:中心的“挂牌”业务模式要完全区别于与传统交易所。
基于此,针对企业挂牌的具体业务模式,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后,他们提出了开创性的三大举措,并据此构建了中心独有的、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挂牌”业务架构:
首先,完全颠覆了证券交易所、区域股权中心的传统做法,设计出以挂牌展示为核心的挂牌业务模式,实现企业挂牌与股权交易分离。
其次,创造性地提出网上核验流程,并设计出简单清晰的企业挂牌申请材料。卢绍锋和同事们在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限制,常常一人多岗,几乎没有专人来负责挂牌材料的准备和申报。结合这一特点,他和团队成员们设身处地,站在企业角度,力求设计出便捷、简单的程序和申请材料,既方便企业申报,又使得短时间内企业集中申报的情况下,挂牌管理总部能及时、高效地进行资料核验工作。由于企业的材料提交完全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为了简化流程,卢绍锋和团队成员们反复对网上挂牌展示板块的内容设计、展示规范进行设计、校验和测试,确保能规范地、全景式地展示企业亮点和投资价值。
再次,差异化地制订权益代码的分配方式,区别于传统交易所,优质挂牌企业可自主选择优质代码,实现优质资源配置给优秀的挂牌企业并充分体现平台的开放性、市场主体的参与性。
从业务模式、操作方式到制度规则,卢绍锋和团队成员们共同谱写的中心企业挂牌“三部曲”,成功地打开了业务局面,为企业的迅速、集中挂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破茧成蝶”实现完美转型
在进入中心之前,卢绍锋曾在投行工作了五六年。众所周知,国内保荐承销投行的政策性很强,创新空间小,而长期加班的工作也让他感觉到非常压抑,长此以往,渐生厌倦情绪。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留意到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招聘广告,“创新型融资平台,纯粹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方式”,这些关键词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他相信这将是可以展现激情和智慧的平台,这样的判断坚定了他加入中心的决心。
“我记得非常清楚,3月6日提交简历,3月7日下午与陈总、甘总见面,几天后便到中心上班,进入工作状态。到中心工作后,我发现这个平台和其他地方有很大不同,那就是虽然很多人都刚来到这里,但是彼此之间并没有陌生感,都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工作。”提及与中心的结缘,卢绍锋记忆犹新。
加入中心的卢绍锋即刻开展工作,尽管在场内市场工作了多年,但他的思维完全没有受到场内制度的束缚,这段工作经历反而让他对场内、场外的差异洞若观火。也因此,他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并完成了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也实现了自己职业身份的完美转型。
2013年5月30日,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以1200家挂牌企业的成绩引爆了整个市场,这既是对卢绍锋和队友们近两个月不眠不休,7*24小时勤奋工作,努力探索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开创的这套全新挂牌制度规则和体系的最好认可。
这是属于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里程碑时刻,更是属于卢绍锋和所有挂牌管理总部的同事们的光荣时刻,在场外市场启幕的恢弘篇章中,他们携手同行,镌刻了属于自己的奋斗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