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深圳市圈子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锦梅夫妇
2013-11-04   来源:前海股权交易中心

     发达的信息社会,人们从面对面交谈和文字交流为代表的城市化生活又重新回到了一个个有着特定主题的圈子生活;交通,让人们走出乡村生活,而时代却又循环式地让我们重新回到部落、回到圈子的生活。当“圈子“的概念萌生的时候,事实上人们已经深入其中,并且已经走上了圈子的生活模式。

 深圳市圈子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徐旭升和陈锦梅夫妇,喜欢思考人们的生活方式,敏感地捕捉到了现代人、尤其是从事创意和艺术的人喜欢的环境,把圈子文化艺术嫁接到酒店这个传统的硬件上去。“其实做圈子文化的初衷很简单,我们只是想有个地方,能够有些朋友坐下来,聊聊天。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有时间来传递爱好。”面对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走进挂牌企业》栏目组的专访,深圳市圈子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陈锦梅女士像是在谈论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讲述着企业发展背后的故事。

 

     专注设计 超越概念

“先生是科班出身的美术系高材生,在开圈子艺术酒店之前创立了以贝赛尔机构为主框架的多元化集团,业务涵盖了设计、策划、艺术品收藏等多领域。也就是做设计公司以后,才有了开圈子艺术酒店的想法。我们比较了解现在做创意、做艺术的人,喜欢怎样的环境,喜欢怎么玩。”

 虽然陈锦梅女士一再强调,在创办圈子艺术酒店之前,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商业模式的思考,酒店的创办,只是支持丈夫扩大“玩”的范围的结果。

 然而我们可以从陈女士谈及圈子艺术酒店成功经营的话语中,感觉到在她所渲染的“玩”心之外,作为企业家的那份自信和笃定。

 事实上,“一房一景”的主题酒店在国内已是司空见惯,但总体而言,主题酒店质量良莠不齐,许多酒店仅仅停留在“每间房间设计不同”的层面,而且在空间设计方面,也难掩商业化流水线设计下的粗糙感。

 与一般的主题酒店在有了概念之后,外请设计公司来完成酒店设计的套路不同,圈子艺术酒店的设计,全由徐旭升和陈锦梅夫妇旗下公司的设计团队完成。自己的设计团队完成自家酒店的设计,“甲方和乙方”是一家,这确保了圈子艺术酒店那82间别具特色的主题房间,全是资深设计团队殚精竭虑的心血之作。

 在主题设计上的“精诚所至”,很快为圈子艺术酒店在市场上取得了“金石为开”的效果,酒店创办以来,客流稳定,广受好评。依托强大的设计实力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迅速成为“酒店经营圈”和“文化艺术圈”瞩目的焦点。


 精雕文化营造圈子

 酒店火了,很多酒店业的同行或明或暗地上门取经,面对潜在的竞争,陈女士显得并不担心,“很多搞酒店管理的人,会来我们这住上一段时间,甚至直接拍照、量房间尺寸,这都没问题。就算他们照抄我们的设计,也无所谓的,这些都是硬件,可是软件,像经营理念这些是无可复制的。”在陈锦梅看来,产品是可以复制的,所以各行业的产品都同质化严重,但商业模式是复制不了的。就像圈子艺术酒店只是圈子文化的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可以复制,但圈子艺术的商业模式却是一个难以简单复制的‘圆’。

 诚如圈子艺术酒店的宣传材料介绍的那样,这里不仅仅是酒店,还是可以奉上养生饮食的“膳食官”,是用飘香美酒帮您解读人间风情的“酒窖”,是传播中国茶文化的“茶阁”,是各位前卫艺术家一展风采的“展厅”,是文人墨客汇聚于此的“画廊”,是播放经典老片,让您回味过去的岁月的“电影馆”和“露天吧”,说到底,这里是汇聚了艺术与生活的“大美”的“圈子”。

 放眼国内的主题酒店,能够巧妙地将如此繁多的艺术与生活的元素,融入到酒店文化中去的,或许并不多见。圈子艺术酒店坚实的“文化软实力”,相信是陈女士可以自信地面对模仿的源起所在。 

 陈女士自豪地谈及,由于酒店通过艺术的感召力,构造起让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店里的服务人员比一般酒店要少,许多原本是服务的内容,住客会很主动地自发完成。“某种意义上,这里没有客人”。

 圈子艺术酒店依托其营造的“圈子文化”,正和所有认同其文化的各界友人一起,构造出“超越奢华,享受艺术,体验浪漫”的氛围。这一切,使得圈子艺术酒店具备了难以轻易复刻的商业竞争优势。                                    

                       

       百家连锁 虚席以待

 打造百家不同文化主题的艺术酒店,是圈子艺术酒店未来的发展目标。而要想实现这样宏伟的愿景,陈女士坦承,还需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合作才能最终达成

 实际上,在圈子艺术酒店成功盈利之后,有许多酒店业的投资者都慕名而来。

“有个新疆来的投资者,跟我们说一直关注我们,他们想做酒店投资人,所以做了些酒店行业的分析。资金都准备好了,就‘逼’我们去新疆选地点。可是我们这种项目跟一般纯商业的项目不同,所以跟我们的合作,应该是有更多理念上的沟通,大家认同一个方向之后才去动手,所以我们也不敢贸然答应,我们会比较谨慎。”陈女士并不隐讳选择资金合作方时的审慎态度。

 谈及圈子艺术酒店将整个一楼全用于艺术展厅,茶舍,酒窖和电影馆时,陈女士如是说:“从一般的商务酒店而言,它们不可能会去浪费那么多空间,因为寸土寸金,可是我们却觉得需要这些地方去赋予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才有了完整的圈子艺术酒店。基于这样的考虑,陈女士希望酒店投资人不仅仅通过资本实力,去营造一家又一家“房间不相同”的主题酒店,而是能够接受圈子艺术酒店的“输出管理”,交由圈子艺术酒店的团队,去打造每一家主题酒店,营造每一个艺术酒店圈子之间那“同而不同”的圈子文化。“现在零散的投资者,大多数都是觉得我们这个模式挺好的,他们想有主导权,但我们是不愿意接受的,所以这是个矛盾。”

 在陈锦梅看来,未来与投资者的合作最重要的是通过理念上的沟通达成共识,而并非把“圈子文化酒店”的品牌像一个普通产品一样卖出去。圈子文化对投资人合作的谨慎体现的是对同一经营价值观的认可的执着,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样执着于这样的理念的投资人并不鲜见,在资本的助力下,圈子艺术酒店的“圈子”,将不断扩大其辐射的范围。

  

 未来,我们期待在深圳宝安大道之外的地方,也能够住上这样的酒店,在迈进每一间房间时,能够领略到超越芜杂的艺术情怀。